价
- 汉字id: 891
- 单词: 价
- 拼音: jia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ià
- 繁体: 價
- 部首: 亻
- 关卡: 38
- 子关卡: 1
- 解释: 价
(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格,价值)
同本义
经千载以待价兮。--《文选·嵇康·琴赋》
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管子·轻重》
以求重价。--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价贯(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价一不择主(价钱一样,卖得谁都可以);价比(是一种物品计算期价格与其基期价格之比);价色(价格)
钱款、费用
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水许传》
又如价钞(价款);价银(指物品、产业按价应收付的银两数)
声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杜牧《史将军二首》
价(價)jià
⒈商品所值的钱数~钱。物美~廉。稳定物~。
⒉
⒊
①泛指用途或重要性他懂得自己发明的产品之~值。
②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生产者的社会必要劳动。如两斤大米换一尺布,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生产物,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一样多的劳动量,具有相等的~值。
⒋
⒌见jiè。
价(價)jie词尾小童~。整夜~哭。震天~响。
价jiè旧时称仆役小~。
价gā 1.方言。这﹑这个;这样。 2.方言。那。参见"价末"。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钱
- 汉字id: 892
- 单词: 钱
- 拼音: qian
- 拼音首字母: Q
- 音调: qián
- 繁体: 鍃
- 部首: 钅
- 关卡: 38
- 子关卡: 1
- 解释: 钱
(形声。从金,戔声。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欧阳修《
钱(鍃)qián
⒈货币~币。铜~。金~。三块~。
⒉费用,款项米~。菜~。一笔~。
⒊财物无~难办。有~有势。
⒋重量单位十分为一~。十~为一两。
⒌圆形像铜钱的东西榆~(榆荚)。
钱jiǎn 1.古农具名。臿属,似今之铁铲。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购
- 汉字id: 893
- 单词: 购
- 拼音: gou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òu
- 繁体: 購
- 部首: 贝
- 关卡: 38
- 子关卡: 2
- 解释: 购
(形声。从贝。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悬赏征求)
同本义
购,以财有所求也。--《说文》
购,偿也。--《广雅·释言》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购求(设置奖金以捉捕犯人);购问(悬赏征询);购募(悬赏募求);购悬(悬赏缉拿)
原指用重金收买,后泛指买
帝方博购王羲之贴。--《旧唐书·褚遂良传》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购求(寻求
购(購)gòu买~买。~飞机。统~统销。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批
- 汉字id: 894
- 单词: 批
- 拼音: pi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ī
- 繁体: 批
- 部首: 扌
- 关卡: 38
- 子关卡: 2
- 解释: 批〈动〉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同本义
引申为打、攻击
贵)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鄐,导大竨。--《庄子》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
批pī
⒈〈古〉用手打~而杀之。
⒉对文件、文章等写上字句、修改或签注意见,多指写在原件上~示。~改。~复。~驳。~注。也指批注的意见眉~(写在书页头上的批)。
⒊大量买卖货物~进一车货。~发(成批的发售货物)。
⒋量词已来两~人。第二~新产品。
⒌
①分析、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行~判侵略者的人权论。
②批评,分清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无用~判地继承。
⒍
①提出意见,指出错误或缺点~评与自我~评。
②评论文艺~评。
批pí 1.弹奏琴瑟的一种指法。谓推手向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评
- 汉字id: 895
- 单词: 评
- 拼音: ping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ínɡ
- 繁体: 評
- 部首: 讠
- 关卡: 38
- 子关卡: 2
- 解释: 评
(形声。从言,平声。本义议论是非高下)
同本义
评,议也。--《广雅》
评,评量。--《广韵》
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南史·钟嵘传》
蔡伯喈评之曰。--《世说新语·品藻》
又如评决(评定);评泊(量度或评论);评品(议论人或事物而定其高下);评跋(评论,量度);评断(评议决断);讲评(讲述和评论);评质(评价;品评)
评判
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商君书·赏刑》
又如评理(评判处理);评决(评判决定);评刑(批评刑法);评审(评判审核)
评
评语;评论的话
评píng
⒈议论,分析阐明道理~议。~论。短~。
⒉判定,比高低优劣~判。~定。~选。~比。
⒊[评价]对人或事物估定价值和作用。
⒋[评介]评论介绍。
⒌[评阅]对试卷、作品等阅览及评定。
⒍[评剧]也叫"评戏"。戏曲的一种,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报
- 汉字id: 896
- 单词: 报
- 拼音: bao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ào
- 繁体: 報
- 部首: 扌
- 关卡: 38
- 子关卡: 2
- 解释: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楮??))”。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
报 bào
①断狱;判决罪人~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②告诉~信。
③回答~以微笑。
④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国。
⑤报复~仇。
⑥报应一~一还一~。
⑦报纸日~、周~。
⑧某些刊物画~、学~。
⑨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黑板~。
⑩电报发~机。
【报偿】报答和补偿。
【报仇雪恨】采取行动来打击仇人,解除怨恨。雪洗除。
【报酬】因使用别人的人力、物力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物一心工作,不计~。
【报告文学】记叙性散文中通讯、特写等体裁的总称。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反映当时的事件,带有新闻性、政治性和
文学性的特点。
【报捷】报告好消息。
【报警】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或人发出紧急信号~器。
【报警系统】发生危险情况时报警的装置系统。通常是开环控制系统,由报警探测器和指示器两个部分组成。如电子报警系统等。
【报人】新闻工作者。
【报丧】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亲友。
【报喜不报忧】只汇报成绩而不说缺点和问题。
【报晓】用声音告诉人天亮了金鸡~。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尽力。~祖国。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做坏事迟早会得到~的。
报fù 1.急速。 2.往,去。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玻
- 汉字id: 897
- 单词: 玻
- 拼音: bo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ō
- 繁体: 玻
- 部首: 王
- 关卡: 38
- 子关卡: 3
- 解释: 玻璃
玻璃板
玻璃钢
玻璃纤维
玻璃纸
玻璃砖
玻 bō
【玻尔半径】在玻尔理论中是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行所作的圆轨道的半径。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种长度单位。常用表示。
【玻尔的原子理论】根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用经典运动规律和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来阐明原子结构的初步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假设(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
等于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适应。
【玻璃】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钠和氧化钙。此外
还有以硼酸盐、氟化物等为主的特种玻璃、安全玻璃、有色玻璃等。
【玻璃电极】玻璃和溶液接触时,界面上有电位差,其数值同溶液的ph值有关。利用这种关系所制成的一种测定溶液氢离子浓度的电极就是玻璃电极。
【玻璃钢】用玻璃纤维或其织物增强的塑料。质地轻巧而坚硬,机械强度可与钢材相比。不导电,耐腐蚀。在某些方面可代替钢材。是重要的工业材料。
【玻璃体】填充于眼球后部腔隙内的一种无色透明胶状物质。具有支撑眼球内壁、透光、折光的作用。
【玻利瓦尔】(1783-1830)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生于加拉加斯。曾在欧洲学习。1810年起投身南美独立战争,曾获'解放者'称号,多次
率军打败西班牙军队。1819年建立大哥伦比亚,任总统。1826年建玻利维亚共和国,结束西班牙在南美的统治。1830年大哥伦比亚陷于分裂时辞职。12月17日在哥伦比亚病死
。
【玻利维亚】全称玻利维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中部。面积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719万(1989),印第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5%的居
民信奉天主教。法定首都苏克雷。议会、政府所在地拉巴斯。
【玻色子】自旋动量矩为1/2h/2π的偶数倍的微观粒子(h是普朗克常量)。如光子、π介子、a粒子及由偶数个核子构成的原子核等。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璃
- 汉字id: 898
- 单词: 璃
- 拼音: li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í
- 繁体: 琾
- 部首: 王
- 关卡: 38
- 子关卡: 3
- 解释: 璃 (形声。从玉,离声。琉璃光洁如玉的石珠)--见玻璃”
璃(瓈)li
⒈
⒉
璃lí 1.见"琉璃"。 2.见"玻璃"。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拾
- 汉字id: 899
- 单词: 拾
- 拼音: shi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hí
- 繁体: 拾
- 部首: 扌
- 关卡: 38
- 子关卡: 3
- 解释: 拾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同本义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
犹拾瀋也。--《左传·哀公三年》
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
拾shí
⒈"十"的大写。
⒉捡起来~谷穗。~得一个皮包。~金不昧。
⒊整理,修理收~。~掇。
拾jié 1.更递;轮流。
拾shè 1.蹑足而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破
- 汉字id: 900
- 单词: 破
- 拼音: po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ò
- 繁体: 破
- 部首: 石
- 关卡: 38
- 子关卡: 3
- 解释: 破〈动〉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
块(敲碎土块)
破坏;损坏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
破pò
⒈碎,残缺,不完整~碎。残~。~镜。
⒉劈开,分裂~开。~裂。~竹之势。
⒊使损坏~坏。~门而出。
⒋揭穿~案。点~。说~。
⒌扫除,批判~除迷信。~旧立新。
⒍冲开,战胜~阵。大~敌军。
⒎花费,消耗~费。~工夫。
⒏丧失国土,败亡国~。~败。亡国~家。
⒐〈表〉鄙视,不好的~货。~影片。~小说。
⒑超出~例。~格。~纪录。~定额。
⒒
⒓
①债务人负债过多,无力偿还,经法院裁定,宣告~产,以现有的全部财产变价,按债额定比例还给债主。
②丧失全部财产。〈喻〉完全失败阴谋~产。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