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 汉字id: 471
- 单词: 接
- 拼音: jie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iē
- 繁体: 接
- 部首: 扌
- 关卡: 20
- 子关卡: 4
- 解释: 接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
接jiē
⒈连,连着~骨。~电话线。
⒉挨近,碰着,交往~触。~恰事情。短兵相~。交~朋友。
⒊连续,继续~二连三。吃饭后~着干。
⒋托住,承受~发球。~住它。
⒌迎,招待~客。~待。
⒍收,取,受纳~收。~受。~纳。
⒎代替,交替,承担~替。交~。~班。~任务。
⒏
⒊"。
接jié 1.迅速;敏捷。
接chā 1.收取;挹取。 2.插。
接shà 1.棺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惊
- 汉字id: 472
- 单词: 惊
- 拼音: jing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īnɡ
- 繁体: 驚
- 部首: 忄
- 关卡: 20
- 子关卡: 4
- 解释: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故
- 汉字id: 473
- 单词: 故
- 拼音: gu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ù
- 繁体: 故
- 部首: 攵
- 关卡: 20
- 子关卡: 5
- 解释: 故〈名〉
(形声。从攴,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故gù
⒈旧,过去的,跟"新"相对~旧。会见~人(故人老朋友)。回到~居。
⒉意外的事情突然变~。医疗事~。
⒊事中原遂多~。
⒋原因缘~∥~。
⒌存心,有意明知~犯。~意刁难。
⒍本,原来的思~乡。归~里。遥望~国。
⒎死,死亡人已~。病~了。
⒏连词。所以,因此事已明确,~不再问。
⒐
⒑
①旧事,过去的事情已是~事。
②章程,制度奉行~事。
③有情节、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历史~事。民间~事。曲艺~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侯
- 汉字id: 474
- 单词: 侯
- 拼音: hou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òu
- 繁体: 矦
- 部首: 亻
- 关卡: 20
- 子关卡: 5
- 解释: 侯
(象形。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诸侯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
侯hóu
⒈〈古〉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伯子男。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王~将相宁有种乎!
⒉泛指达官贵人~门似海。
⒊箭靶终日射~,不出正兮(正靶的中心)。
侯hòu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奇
- 汉字id: 475
- 单词: 奇
- 拼音: qi
- 拼音首字母: Q
- 音调: qí
- 繁体: 奇
- 部首: 大
- 关卡: 20
- 子关卡: 5
- 解释: 奇 ji
(字源见奇。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非法的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
奇qí
⒈罕见的,特殊的~事。~珍异宝。
⒉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计。出~制胜。
⒊怪异,惊异~怪。人皆~之。
奇jī
⒈单数,跟"偶"相对一、三、五、七、九等是~数。〈引〉零头数八十有~。
⒉见qí㈠。几(
⒉
⒊
⒋幾)jī
⒈矮或小的桌子茶~。条~。
⒉接近,差一点~快天黑。~乎认不出他了。
⒊隐微,苗头君子见~而作。
⒋〈古〉通"机",事务日理万~。
⒌见 jixh。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寸
- 汉字id: 476
- 单词: 寸
- 拼音: cun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ùn
- 繁体: 寸
- 部首: 寸
- 关卡: 20
- 子关卡: 5
- 解释: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
寸口”,简称寸”)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
寸 cùn
①长度单位。十分等于一寸,十寸等于一尺。
②形容极短极小鼠目~光。
③中医切脉,称离手掌一寸的手腕经脉为'寸口',简称'寸'。
④姓。
【寸步难行】形容走路很困难。也比喻处境十分艰难。
【寸草不留】连小草都不留。形容遭天灾人祸后的凄惨景象。
【寸心】
①心中;内心得失~知。
②微小的心意;小意思聊表~。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寸cǔn 1.忖。揣度;思量。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落
- 汉字id: 477
- 单词: 落
- 拼音: luo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uò
- 繁体: 落
- 部首: 艹
- 关卡: 20
- 子关卡: 6
- 解释: 落〈动〉luo
(形声。从苃,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脱离;脱身
落lào
⒈某些口头用语,如~枕、~坑等。
落là
⒈丢下,遗漏丢三~四。这里~了两个字。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叶。~花。
⒉衰败,飘零没~。沦~。
⒊遗留在后面~后。~队。
⒋归属把任务~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个好名声。
⒍停留,留下~脚。~户。不~痕迹。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写下~款。~账。
⒐建筑物完工~成。
⒑
①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结合成的集体。
②我国史书上多指少数民族。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落luō 1.见"大大落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补
- 汉字id: 478
- 单词: 补
- 拼音: bu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ǔ
- 繁体: 補
- 部首: 衤
- 关卡: 20
- 子关卡: 6
- 解释: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杜甫《佳人》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
补 bǔ
①添上材料,修复破损的东西~衣服。
②补充;补足;填补(缺额)~给、~差。
③补养滋~。
④利益;用处于事无~。
【补白】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
【补偿贸易】买方不用现款支付,而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专等费用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常用的形式有(1)返销。即直接以进口的技术设备所制造的产品偿付;(2
)互购。在进口的技术设备不生产有形产品时,即以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或劳务偿付。
【补集】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常常是某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全集。用符号i表示。
【补角】两角的和是平角,那么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即a+b=180°,a和b互为补角。
【补苴罅漏】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缺漏。苴用草铺垫鞋底。罅孔隙。
【补偏救弊】补救偏差疏漏,纠正缺点错误。
【补体】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单独不作用于抗体或抗原,被抗体抗原复合物等激活后,有促进吞噬、加强炎症反应作用,可扩大机体的免疫应答。
【补叙】叙述方法之一。在叙述过程中对有关情况、事物作简要的、片断性的解释或说明,对原来的叙述起着补充、丰富的作用。
【补遗】
①(作者)对书籍的遗漏之处进行增补。
②(后人)对前人著作的疏漏加以补充。
【补益】
①益处。
②产生益处。
【补语】谓语后面或其它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常作补语的是形容词和副词。如'来得快'中的'快'。
【补缀】修补(多指衣物)。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拔
- 汉字id: 479
- 单词: 拔
- 拼音: ba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á
- 繁体: 拔
- 部首: 扌
- 关卡: 20
- 子关卡: 6
- 解释: 拔
(形声。从手,犮(蹢??)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又
拔剑切而啖之。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盐;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
拔 bā
①拉出;抽出~草。
②吸出~火罐。
③选择选~干部。
④向高提~苗助长。
⑤超出;高出海~。
【拔刀相助】看到别人遇有危险而仗义援救。形容见义勇为。又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拔高】
①提高。
②有意抬高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
【拔河】一种体育活动。比赛时在地上划两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以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
【拔节期】禾谷类作物生长过程中,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
【拔苗助长】比喻只求速成,结果适得其反。又作揠(yà)苗助长。
【拔山扛(gāng)鼎(dǐng)】能把山举起来,把鼎扛起来。形容力大气壮。鼎古代多用青铜制成的炊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拔擢(zhuó)】提拔;盐。
拔bá 1.抽出;拽出。 2.选取;提拔。 3.超出;突起。 4.攻取;攻伐。 5.移易;动摇。 6.脱离,摆脱。 7.拯救;解救。 8.辅助;扶持;扶植。 9.回转;调转。 10.
拨开。 11.裂开。参见"拔缝"。 12.丢弃。参见"拔城"。 13.分散。参见"拔摋"。 14.舍止。 15.吸出。 16.尽。 17.疾速;突然。参见"拔来报往"﹑"拔起"。
18.箭的末端。 19.通"跋"。践踏。 20.通"跋"。见"拔扈"。 21.通"跋"。见"拔涉"。 22.通"茇"。参见"拔舍"。
拔bèi 1.枝叶茂盛貌。
拔fá 1.草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功
- 汉字id: 480
- 单词: 功
- 拼音: gong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ōnɡ
- 繁体: 功
- 部首: 力
- 关卡: 20
- 子关卡: 6
- 解释: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指功绩、名声皆得)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
功gōng
⒈成绩突出,贡献大~绩。立~受奖。~成名就。
⒉成就,成效获得成~。事半~倍。
⒊为求得成效而用的力量~夫(工夫)。刻苦用~。~到自然成。
⒋技术能力唱~。基本~。
⒌事业,作业~业。~课(学习的课业)。
⒍效能~用。~效。~能。
⒎精善器械不~。
⒏物理学名词。指衡量物体运动能量转移的基本量。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⒐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