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星球
  • «
  • 1
  • 2
  • ...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
  • 246
  • 247
  • »

孟

  • 汉字id: 1702
  • 单词: 孟
  • 拼音: meng
  • 拼音首字母: M
  • 音调: mènɡ
  • 繁体: 孟
  • 部首: 子
  • 关卡: 71
  • 子关卡: 6
  • 解释: 孟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孟,长也。--《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 孟,姊也。--《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mèng ⒈旧时,兄弟姐妹排行用孟(伯)、仲、叔、季为序,孟是老大~兄。~女。 ⒉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春。 ⒊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浩

  • 汉字id: 1703
  • 单词: 浩
  • 拼音: hao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ào
  • 繁体: 浩
  • 部首: 氵
  • 关卡: 71
  • 子关卡: 6
  • 解释: 浩〈形〉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 浩,遶也,水大也。--《字林》 浩,浩流也。--《广雅》 浩浩沅湘。--《楚辞·怀沙》 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 曰浩泽。--《淮南子·地形》 又如浩波(大波,洪波);浩汗(浩浩,浩然,浩瀚。水盛大的样子);浩洋(水流广阔洪大的样子) 广远;盛大 浩浩,滔天。--《书·尧典》。传盛大。” 陈竽瑟兮浩倡。--《楚辞·东皇太一》。注大也。” 又如浩壤(广阔的 浩hào ⒈广大~大。~瀚。~如烟海。 ①水大的样子洪水奔流,~ ~滔天。 ②广大~~苍天。 ⒉多~繁。 浩gé 1.见"浩亹"。 浩gǎo 1.以水滤酒。参见"浩酒"。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陵

  • 汉字id: 1704
  • 单词: 陵
  • 拼音: ling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ínɡ
  • 繁体: 陵
  • 部首: 阝
  • 关卡: 71
  • 子关卡: 6
  • 解释: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辞

  • 汉字id: 1705
  • 单词: 辞
  • 拼音: ci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í
  • 繁体: 辭
  • 部首: 辛
  • 关卡: 72
  • 子关卡: 1
  • 解释: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口供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 辞 cí ①优美的语言;言词~藻、修~。 ②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赋、楚~。 ③古体诗的一种《木兰~》。 ④告别;告辞~行。 ⑤辞职。 ⑥辞退解雇。 ⑦躲避;推托推~、不~劳苦。 【辞呈】向上级请求辞职的呈文。 【辞赋】文体名称『代时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指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是汉代的一种特定文体,它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又较多运用散 文手法,与辞已不相同。 【辞格】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如比喻、借代。又称修辞格。 【辞海】 ①书名。陆费逵等编。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为综合性大型词典。收单字13000多,词语77000条左右,兼有字典和词典性质,通称旧辞海。 ②书名。辞海编辑委员会编。1965年出版未定稿,1979年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内容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以及 各学科名词术语等。为常用的语文工具书。通称新辞海。1989年修订后再版。 【辞令】社交场合应对得体的话语外交~、善于~。又作词令。 【辞书】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 【辞源】 ①书名。陆尔奎等1908年编纂。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综合性辞典,通称旧辞源。 ②书名。1979年出版。主要作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全书共收单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收词范围一般到鸦片战争为止。内容以旧有辞书 、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现代辞书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为常用的文史工具书。通称新辞源。 【辞藻】见【词藻】。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唯

  • 汉字id: 1706
  • 单词: 唯
  • 拼音: wei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éi
  • 繁体: 唯
  • 部首: 口
  • 关卡: 72
  • 子关卡: 1
  • 解释: 唯 (形声。从口,隹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唯 只有,只是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 唯wéi ⒈应答声~ ~诺诺。 ⒉通"惟"。只,只有~恐不实。~利是图。 唯wěi 1.应答声。 2.招呼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舍

  • 汉字id: 1707
  • 单词: 舍
  • 拼音: she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hě
  • 繁体: 捨
  • 部首: 舌
  • 关卡: 72
  • 子关卡: 1
  • 解释: 舍 放在一边;丢开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放弃;舍弃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 舍(捨)shě ⒈放弃,不要~弃。~己救人。~生忘死。四~五入。 ⒉迷信的人为免除灾祸把财物送给人施~。 舍shè ⒈住宿的房屋宿~。客~。泛指房屋房~。校~。 ⒉谦词。谦称自己的亲属或比自己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亲。~妹。~侄。 ⒊〈古〉称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君

  • 汉字id: 1708
  • 单词: 君
  • 拼音: jun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ūn
  • 繁体: 君
  • 部首: 口
  • 关卡: 72
  • 子关卡: 1
  • 解释: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洪

  • 汉字id: 1709
  • 单词: 洪
  • 拼音: hong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ónɡ
  • 繁体: 洪
  • 部首: 氵
  • 关卡: 72
  • 子关卡: 2
  • 解释: 洪〈名〉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姓 洪 〈形〉 大。与小”相对 洪hóng ⒈大~钟万钧(钧三十斤)。革命~流。 ⒉大水山~暴发。特大~峰。抗~大军。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暴

  • 汉字id: 1710
  • 单词: 暴
  • 拼音: bao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ào
  • 繁体: 暴
  • 部首: 日
  • 关卡: 72
  • 子关卡: 2
  • 解释: 暴 显露;暴露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 暴 bào ①突然而猛烈~风雨、~死。 ②凶残~徒、~行。 ③急躁脾气~。 ④鼓起来;突出青筋突~。 ⑤糟蹋自~自弃。 ⑥姓。 【暴动】为破坏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农民~。 【暴风骤雨】来势迅猛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剧烈的群众运动。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去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 【暴客】强盗。 【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戾形容极其凶恶。恣睢放纵;横行霸道。 【暴露无遗】(坏人坏事)全都显露出来了。 【暴虐】凶恶残酷,极不人道。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的自然资源◇泛指任意损害、糟蹋财物。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暴躁】遇事爱急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情~。 【暴卒】患急病突然死亡。 暴pù ⒈晒冬~。一~十寒(〈喻〉无恒心)。 暴bó 1.(今读bào)鼓起;突出。 2.见"暴乐"。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猛

  • 汉字id: 1711
  • 单词: 猛
  • 拼音: meng
  • 拼音首字母: M
  • 音调: měnɡ
  • 繁体: 猛
  • 部首: 犭
  • 关卡: 72
  • 子关卡: 2
  • 解释: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又如大猛(大狗) 猛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猛měng ⒈力量大,气势壮力~。勇~≤~。~虎。~将。 ⒉凶暴~兽。~禽。苛政~于虎也。 ⒊快,突然~追。突飞~进。~然觉醒。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