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
- 汉字id: 1682
- 单词: 隔
- 拼音: ge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é
- 繁体: 隔
- 部首: 阝
- 关卡: 71
- 子关卡: 1
- 解释: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屯
- 汉字id: 1683
- 单词: 屯
- 拼音: tun
- 拼音首字母: T
- 音调: tún
- 繁体: 屯
- 部首: 屮
- 关卡: 71
- 子关卡: 1
- 解释: 屯〈动〉
(会意。从屮贯一。屮,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聚集
屯,聚也。--《广雅·释诂三》
胜广皆为屯长。--《汉书·陈胜传》。师古曰人所聚曰屯。”
火与日,吾屯也。--《庄子·寓言》
屯骑罗而星布。--张衡《思玄赋》
又如屯聚(会合,聚集);屯屯(聚集);屯合(聚集);屯行(集中行进);屯萃(聚集);屯结(聚集;集结);屯塞(聚拢堵塞);屯师(集结军队);屯居(聚居)
戍守,驻扎
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屯新野。--《三国志·
屯tún
⒈聚积,储存聚草~粮。
⒉驻扎,防守~兵。~垦(驻兵垦荒)。
⒊村子皇姑~,在辽宁省。
屯zhūn
⒈困难。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堡
- 汉字id: 1684
- 单词: 堡
- 拼音: bao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ǎo
- 繁体: 堡
- 部首: 土
- 关卡: 71
- 子关卡: 1
- 解释: 堡
(形声。从土,保声。堡是后起字。本义土筑的小城)
同本义
据险筑堡以自固。--《晋书·符登载记》
又
关中堡壁三千余所。
又如碉堡;堡障(用于防守的小土城)
指堡垒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城堡(堡垒式的小城);碉堡
堡 bǎo堡垒碉~、暗~。又见bǔ;pù。
【堡礁】有湖同陆地隔开的珊瑚礁。呈堤状,而多数呈不连续的岛状,围绕着海岸伸延,距海岸10-200公里不等。世界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大堡礁。又称离岸礁。
【堡垒】
①设在重要地点起防守作用的坚固建筑物。
②比喻难于攻破的事或不容易接受进步思想影响的人科学~、顽固~。
【堡垒政策】1933年国民党政府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采用的战术。这种战术依据碉堡步步推进,压缩根据地,企图消灭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也采取过类似政策。
见于地名。通"铺"十里~。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垒
- 汉字id: 1685
- 单词: 垒
- 拼音: lei
- 拼音首字母: L
- 音调: lěi
- 繁体: 壘
- 部首: 土
- 关卡: 71
- 子关卡: 2
- 解释: 垒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同本义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营军之垒舍。--《周礼·夏官·量人》
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摩垒而还。--《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城内更筑坚垒。--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故垒西边。--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垒培(军营中的围墙等防御工事);垒尉(官名。掌理警卫营堡、缉捕盗贼的武官);垒和(军营的大门);垒口(营垒的入口);垒舍(犹营房);深沟高垒;两军对垒
棒球内场的一个垒
垒(壘)lěi
⒈〈古〉军营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或建筑物营~。高~深沟。
⒉堆,砌~墙壁。~猪圈。
垒léi 1.巨大。 2.重叠累积的样子。参见"垒垒"。 3.通"累"。捆绑。
垒lèi 1.见"垒石"。
垒lǜ 1.见"郁垒"。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仗
- 汉字id: 1686
- 单词: 仗
- 拼音: zhang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hànɡ
- 繁体: 仗
- 部首: 亻
- 关卡: 71
- 子关卡: 2
- 解释: 仗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仗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扶
- 汉字id: 1687
- 单词: 扶
- 拼音: fu
- 拼音首字母: F
- 音调: fú
- 繁体: 扶
- 部首: 扌
- 关卡: 71
- 子关卡: 2
- 解释: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扶持;护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
扶 fú
⒈搀,用手支住、按着或把持着使不倒~老携幼。~墙。~拦杆。
⒉帮助,援助,培植~弱抑强。救死~伤。~植新生事物。
⒊
【扶手】手可以握着当倚靠的东西,如拐杖、楼梯旁的栏杆、公共汽车上的把手等。
扶fū 1.古代长度计算单位。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
扶pú 1.见"扶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智
- 汉字id: 1688
- 单词: 智
- 拼音: zhi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hì
- 繁体: 智
- 部首: 日
- 关卡: 71
- 子关卡: 2
- 解释: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智
智慧,智谋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
智zhì
⒈聪明,有见识~叟。~者千虑,必有一失。经一事,长一~。
⒉
⒊
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慧
- 汉字id: 1689
- 单词: 慧
- 拼音: hui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uì
- 繁体: 慧
- 部首: 心
- 关卡: 71
- 子关卡: 3
- 解释: 慧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狡黠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慧huì聪明,有才智聪~。智~。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魄
- 汉字id: 1690
- 单词: 魄
- 拼音: po
- 拼音首字母: P
- 音调: pò
- 繁体: 魄
- 部首: 鬼
- 关卡: 71
- 子关卡: 3
- 解释: 魄〈名〉
(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魄,阴神也。--《说文》
人生始化曰魄。--《左传·昭公七年》。注形也,既生魄,阳曰魂。疏附形之灵为魄。”
其魄兆于民矣。魄意之精也。--《国语·晋语》
魄也者,鬼之盛也。--《礼记·祭义》。注耳目之聪明为魄。”
忽魂悸以魄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魂魄(迷信者指附在人体内可以游离出去的精神);心魄(心灵);丧魂落魄;魄荡魂飞(魄散魂消、魄散魂飞
魄pò
⒈[魂魄]唯心者或迷信者所谓"依附于形体的、死后继续存在的精神"死后没有魂~。[魂飞魄散]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⒉精神,精力,气概~力。体~。气~。
魄tuò
⒖
⒗"。
魄bó 1.象声词。 2.通"薄"。参见"魄莫"。 3.通"礴"。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殿
- 汉字id: 1691
- 单词: 殿
- 拼音: dian
- 拼音首字母: D
- 音调: diàn
- 繁体: 殿
- 部首: 殳
- 关卡: 71
- 子关卡: 3
- 解释: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苍鹰搏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聊斋志异》
有举孝子者先上殿。--《汉书·黄霸传》
浮屠北有佛殿一所。--《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又如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殿陛(帝王宫殿的台阶。借指朝廷);殿直(在宫殿中值勤的人);殿使(皇帝派遣的使臣);殿脚人(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
都时,乘
殿 diàn
①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拜、理政事的房屋佛~、太和~。
②在最后~后。
【殿阁大学士】官名。明太祖开始设立。主要侍从皇帝左右,备皇帝顾问。初无实权,明中叶后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
。
【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殿军】
①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
②参加体育、文艺等竞赛的最后一名。也指获得优胜的最后一名(一般是第三名)。
【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皇帝在殿廷上亲自考核会试录取的贡士。始于唐武则天时。根据成绩分若干等次,委以不同的官职。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廷试。
【殿下】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