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
- 汉字id: 831
- 单词: 忽
- 拼音: hu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ū
- 繁体: 忽
- 部首: 心
- 关卡: 35
- 子关卡: 4
- 解释: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丝
- 汉字id: 832
- 单词: 丝
- 拼音: si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ī
- 繁体: 絲
- 部首: 一
- 关卡: 35
- 子关卡: 4
- 解释: 丝
(会意。从二糸。糸,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白居易《重赋》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
丝(絲)sī
⒈蚕吐出的纤维。它是绸、缎等的原料新~。
⒉像丝的东西蛛~。铁~。肉~儿。
⒊细微,极少,细致一~不苟。~毫不差。~ ~入扣。
⒋计量单位十~为一毫。百~为一厘。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杆
- 汉字id: 833
- 单词: 杆
- 拼音: gan
- 拼音首字母: G
- 音调: ɡǎn
- 繁体: 杆
- 部首: 木
- 关卡: 35
- 子关卡: 5
- 解释: 杆〈名〉
(形声。从木,干声。本义木名。即檀木”。一说为柘树) 杆子
杆
杆子,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作杠杆、把手或支承用的狭长的、通常有相当硬度的木条
兵器,盾牌
杆,古作干,俗加木。--《正字通》
杆
--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枪;一杆秤
杆gān较长的棍子旗~。电线~。
杆(梪)gǎn
⒈细长的条状物秤~儿。笔~儿。枪~子。
⒉量词。支两~枪。三~钢笔。四~钓鱼竿。
杆gàn 1.木名。柘木。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眨
- 汉字id: 834
- 单词: 眨
- 拼音: zha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hǎ
- 繁体: 眨
- 部首: 目
- 关卡: 35
- 子关卡: 5
- 解释: 眨
(形声。从目,乏声。本义眼睛一闭一开)
同本义
沼似颇黎镜,当中见鱼眨。--唐·皮日休《二游诗》
又如眨眨(眼光闪烁不定的样子);眨眉(眨眼);眨闪(眼睛开合闪动);眨动(眼睑开合)
比喻时间极短
眨zhǎ眼睛很快地开闭~眼睛。眼睛直~巴。眼睛一~(时间极短)已六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涛
- 汉字id: 835
- 单词: 涛
- 拼音: tao
- 拼音首字母: T
- 音调: tāo
- 繁体: 濤
- 部首: 氵
- 关卡: 35
- 子关卡: 5
- 解释: 涛〈名〉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泇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王世贞
涛(濤)tāo
⒈大波浪波~。
⒉像波涛的声音松~。
涛cháo 1.潮汐。
涛dào 1.覆盖。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陈
- 汉字id: 836
- 单词: 陈
- 拼音: chen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hén
- 繁体: 陳
- 部首: 阝
- 关卡: 35
- 子关卡: 5
- 解释: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转
- 汉字id: 837
- 单词: 转
- 拼音: zhuan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huǎn
- 繁体: 辒
- 部首: 车
- 关卡: 35
- 子关卡: 6
- 解释: 转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转,运也。--《说文》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回还,转动
转(辒)zhuǎn
⒈旋动,改变方向、位置或情势等~动。~身。~移。~变。~败为胜。
⒉不是直接的,中间要经过别的人或地方~告。~运。请~交。~手买卖。
转(辒)zhuàn
⒈旋,绕,绕着某点或某物移动旋~。打~。~圈子。车轮飞~。
⒉量词。绕一圈叫绕"一转"。
转zhuǎi 1.见"转文"。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斜
- 汉字id: 838
- 单词: 斜
- 拼音: xie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ié
- 繁体: 斜
- 部首: 斗
- 关卡: 35
- 子关卡: 6
- 解释: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斜,抒也。--《说文》
又如斜酒(舀酒)
侧着移动,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飞腾暮景斜。--《杜位宅守岁》
又如斜签(侧着身子);斜躺(斜着下垂)
斜
不正,歪斜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斜风细雨。--唐·张志和《渔歌子》
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烟斜雾横。--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斜月三星(心字的隐喻);斜射路(抄近
斜xié
⒈歪,不正~视。~坡。倾~。
⒉
斜yé 1.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数城县东北。
斜chá 1.人名用字。伊稚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吴
- 汉字id: 839
- 单词: 吴
- 拼音: wu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ú
- 繁体: 吴
- 部首: 口
- 关卡: 35
- 子关卡: 6
- 解释: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象头的动作∠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吴
吴
吴国
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歲(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吴承恩
吴(吳)wú
⒈〈古〉大声说话不~不敖(敖嗷,喧哗)。
⒉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域。
⒊三国(魏、蜀、~)之一。公元222-280年。第一代君主是孙权。辖区在今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吴yú 1.地名用字。参见"吴坂"﹑"吴泉"。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含
- 汉字id: 840
- 单词: 含
- 拼音: han
- 拼音首字母: H
- 音调: hán
- 繁体: 含
- 部首: 口
- 关卡: 35
- 子关卡: 6
- 解释: 含〈动〉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
含hán
⒈嘴里放着东西,不咽下去,也不吐出来~水漱口。~服药片。〈引〉藏在眼眶里饱~着泪。
⒉带着,心里怀着~笑点头。~羞掩面。~怒日久。
⒊包藏,里面存有包~。内~奶粉100克。
⒋
①不清楚,不明确话说得~ ~糊糊。
②马虎,不认真这件事我们可不能~糊。
③胆怯,懦弱比赛分胜负,我们绝不~糊。
⒌
含hàn 1.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 2.指把琱放入死者口中。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