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星球
  • «
  • 1
  • 2
  •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 246
  • 247
  • »

桥

  • 汉字id: 251
  • 单词: 桥
  • 拼音: qiao
  • 拼音首字母: Q
  • 音调: qiáo
  • 繁体: 橋
  • 部首: 木
  • 关卡: 11
  • 子关卡: 3
  • 解释: 桥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同本义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史记·秦本纪》 洛水桥边春日斜。--刘禹锡《浪淘沙》 长桥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 桥边红药。--宋·姜夔《扬州慢》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器物上的横杆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又如鞍桥 木名 桥 架桥,修桥 桥(橋)qiáo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索~。天~。黄河大~。长江大~。立体交叉~。 桥jiāo 1.桔槔。井上汲水工具。或指桔槔上的衡木。 2.通"憍"。骄傲。参见"桥泄"。 桥jiǎo 1.山行用具。《史记·河渠书》"﹝禹﹞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裴髎集解引徐广曰"桥,近遥反。一作'檋'。檋,直辕车也。"一说即轿。 2. 通"矫"。矫正。 3.通"矫"。伪,虚假。参见"桥言"。 4.通"挢"。翘起;伸出。 5.劲疾。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竹

  • 汉字id: 252
  • 单词: 竹
  • 拼音: zhu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hú
  • 繁体: 竹
  • 部首: 竹
  • 关卡: 11
  • 子关卡: 3
  • 解释: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军

  • 汉字id: 253
  • 单词: 军
  • 拼音: jun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ūn
  • 繁体: 軍
  • 部首: 冖
  • 关卡: 11
  • 子关卡: 4
  • 解释: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饶阳。饶阳无备,因取之。-- 军jūn ⒈武装部队~队。空~。~。陆~。 ⒉军队的编制单位,它是师的上一级。 ⒊泛指军事的或有组织的集体~机。~令。抗洪大~。 ⒋驻扎~细柳(细柳地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苗

  • 汉字id: 254
  • 单词: 苗
  • 拼音: miao
  • 拼音首字母: M
  • 音调: miáo
  • 繁体: 苗
  • 部首: 艹
  • 关卡: 11
  • 子关卡: 4
  • 解释: 苗 (会意。从田,从苃。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苗,草生于田者。--《说文》 无食我苗。--《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 无苗。--《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孟子》 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八月苗未枯。--宋·沈括《梦溪笔谈》 无苗时采。 有苗时采。 又如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健壮的幼苗) 指禾谷之实 苗miáo ⒈没有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禾~。蒜~。树~。 ⒉某些初生的饲养动物鱼~。猪~(也叫苗猪)。 ⒊形状像苗的火~。 ⒋事物的原由、开端或早期显露的迹象根~。~头。矿~。 ⒌疫苗,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制剂卡介~。 ⒍ ⒎ ⒏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井

  • 汉字id: 255
  • 单词: 井
  • 拼音: jing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ǐnɡ
  • 繁体: 井
  • 部首: 二
  • 关卡: 11
  • 子关卡: 4
  • 解释: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形似水井的坑穴 井jǐng ⒈凿地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水~。又指形状像井的煤~。油~。气~。天~。 ⒉整齐,有秩序~ ~有条。~然有序。 ⒊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乡

  • 汉字id: 256
  • 单词: 乡
  • 拼音: xiang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iānɡ
  • 繁体: 鄉
  • 部首: 乙
  • 关卡: 11
  • 子关卡: 4
  • 解释: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 乡(鄉)xiāng ⒈城市以外的区域,多指农村~间。~村。 ⒉世代所居住的地方或原籍家~。离~。老~。回~。 ⒊处所,地方水~(多水的地方)。鱼米之~。 ⒋政府组织的基层单位,属县、市或区领导。 乡xiàng 1.窗户。 2.方向;方位。 3.面向,朝着。 4.去,前往。 5.趋向。 6.向往;景仰。 7.偏向,偏爱。 8.从前,原先。 9.面临,将要。参见"乡迩"﹑"乡晨 "。 10.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对象等。 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乡xiǎng 1.通"飨(享)"。享用。 2.通"响"。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面

  • 汉字id: 257
  • 单词: 面
  • 拼音: mian
  • 拼音首字母: M
  • 音调: miàn
  • 繁体: 靣
  • 部首: 面
  • 关卡: 11
  • 子关卡: 5
  • 解释: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 面(靣)miàn ⒈脸,头的前部~孔。颜~。~不改色。 ⒉直接接触,当着本人在场~谈。当~说。 ⒊朝着,脸对着~向。~山而居。 ⒋部位,方向前~。里~。右~。四~八方。~ ~俱到。 ⒌东西的外表地~。鞋~子。被盖~儿。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积。平~。 ⒎量词三~旗帜。两~镜子。 ⒏ ①脸面,面子没有~目见人。 ②相貌,脸的形状~目可憎。 ③〈喻〉事物的景象状态~目一新。 ⒐ ①体面怕丢~子。 ②情面秉公执法,不讲~子。 ③东西的外表桌~子。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忘

  • 汉字id: 258
  • 单词: 忘
  • 拼音: wang
  • 拼音首字母: W
  • 音调: wànɡ
  • 繁体: 忘
  • 部首: 心
  • 关卡: 11
  • 子关卡: 5
  • 解释: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想

  • 汉字id: 259
  • 单词: 想
  • 拼音: xiang
  • 拼音首字母: X
  • 音调: xiǎnɡ
  • 繁体: 想
  • 部首: 心
  • 关卡: 11
  • 子关卡: 5
  • 解释: 想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同本义 想,冀思也。--《说文》 览物想故国。--杜甫《客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又如想似(深切的怀念);想思(想念) 思考,思索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楚辞·九章·悲回风》 后来还亏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经手人,向周中堂讨主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又如冥思苦想;想来想去(反复的多方思考);想度(考虑,衡量) 希望,想要 那时他老人家正在用功,想中那名进士。-- 想xiǎng ⒈思索,动脑筋~象。仔细~来。敢~敢干。 ⒉希望,打算~做实验。~去旅游。 ⒊推测,认为猜~。料~。我~应该这样办。 ⒋怀念,惦记~念。~家乡。 ⒌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念

  • 汉字id: 260
  • 单词: 念
  • 拼音: nian
  • 拼音首字母: N
  • 音调: niàn
  • 繁体: 念
  • 部首: 心
  • 关卡: 11
  • 子关卡: 5
  • 解释: 念〈动〉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念,常思也。--《说文》 天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诗·邶风·谷风》 不念旧恶。--《论语》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念鬼。--《史记·陈涉世家》 念母劳家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实。--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念诵(念叨);念恤(挂念忧虑);念旧(不忘故旧);念思(怀念);念想(想念);念一(思念大道);念恋(思念爱恋) 思考, 考虑 念niàn ⒈惦记,常思常想惦~。思~。怀~。 ⒉想法~头。克服私心杂~。 ⒊同唸。 ⒋"廿"的大写。 念diàn 1.见"念?"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