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
- 汉字id: 1011
- 单词: 峰
- 拼音: feng
- 拼音首字母: F
- 音调: fēnɡ
- 繁体: 峯
- 部首: 山
- 关卡: 43
- 子关卡: 1
- 解释: 峰
(形声。从山,峯声。本义山顶)
同本义
峯,山聑也。--《说文新附》
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山峰(山的突出的尖顶);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山峰中部)
最高点;顶点
拔地而起的高山
突起
峰(峯) fēng
⒈高而尖的山头山~。高~。珠穆朗玛~。
⒉像山峰的东西驼~。
⒊〈喻〉最高的境界顶~。登~造极。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顶
- 汉字id: 1012
- 单词: 顶
- 拼音: ding
- 拼音首字母: D
- 音调: dǐnɡ
- 繁体: 頂
- 部首: 页
- 关卡: 43
- 子关卡: 1
- 解释: 顶
(形声。从页,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方苞《狱中杂记》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
(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
顶 dǐng
①人体或物体的最高部分头~、屋~。
②用头支承~碗。
③自下而上用力拱起幼芽~出土。
④用头撞击被羊~了一个跟头。
⑤顶撞。
⑥对面迎着~风。
⑦支撑;抵住~门杠、~住敌人多次进犯。
⑧相当一人~两人用。
⑨顶替~名。
⑩量词一~帽子。(11)最;极~好。
【顶点】
①最高点;极点。
②〈数〉三角形中顶角的两条边的交点或锥体的尖顶。
【顶端优势】〈生〉植物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农业上常用消除或维持顶端优势的办法控制作物、果树和花木的生长,以利增产和控制花木株形的目的。
【顶技】一种杂技。表演者用身体一些部位顶直棍棒,或在棍棒顶端放置易碎物品而保持平衡使其不落地。
【顶礼膜拜】原指佛教徒五体投地(头、双手、双腿匍伏在地)叩拜神佛。比喻对人特别崇敬(多含贬义)。
【顶天立地】形容豪迈正大的英雄气概。
【顶细胞】指被子植物二细胞原胚时期上部的一个细胞。
【顶芽】位于茎的主轴或侧枝顶端的芽。单轴分枝树木主轴的顶芽生长旺盛,有的顶芽可形成花芽,如苹果、梨等。
【顶真】〈语〉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前文结尾的词语或词组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如'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
卷浪波。'
【顶珠】〈语〉见【顶真】。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似
- 汉字id: 1013
- 单词: 似
- 拼音: si
- 拼音首字母: S
- 音调: sì
- 繁体: 佀
- 部首: 亻
- 关卡: 43
- 子关卡: 2
- 解释: 似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同本义
似,象也。--《说文》
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墨子经上》
见似目瞿。--《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虽无似也。--《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
似,类也。--《广雅》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吕氏春秋·疑似》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似shì
⒈
似sì
⒈像。相像类~。相~。
⒉好像,〈表〉不确定~乎。~懂非懂。~曾相识。~觉不妥。
⒊〈表〉比较,相当于"过"、"超过"一个强~一个。生活一年甚~一年。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苍
- 汉字id: 1014
- 单词: 苍
- 拼音: cang
- 拼音首字母: C
- 音调: cānɡ
- 繁体: 蒼
- 部首: 艹
- 关卡: 43
- 子关卡: 2
- 解释: 苍
(形声。从苃,仓声。本义草色)
同本义,引申为青黑色
苍,草色也。--《说文》
苍,青也。--《广雅》
在色为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谓薄青色。”
彼苍者天。--《诗·秦风·黄鸟》
春为苍天。--《尔雅·释天》
东方曰苍天。--《吕氏春秋·有始》
驾苍龙。--《礼记·月令孟春》。注苍亦青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
又如苍山(青山);苍苔(青苔);苍头(旧指仆人『时奴仆皆以深青色巾包头,故名;又指老年人)
灰白色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 cāng
①青色~松。
②灰白色,面色~白。
③姓。
【苍白】
①灰白;(脸)没有血色面色~。
②形容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无力。
【苍苍】
①灰白色两鬓~。
②苍茫天~,野茫茫。
【苍翠】(草木等)深绿~欲滴。
【苍黄】见【仓黄】。
【苍劲】(树木、书法、绘画等)雄健挺拔。
【苍凉】悲凉。
【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暮色~。
【苍莽】苍茫。
【苍穹】天空。又作穹苍。
【苍生】古时指老百姓。
【苍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或淡红色。其根茎含挥发油及较多量的维生素a、b,有健胃作用。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等省。
苍cǎng 1.见"苍莽"。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仰
- 汉字id: 1015
- 单词: 仰
- 拼音: yang
- 拼音首字母: Y
- 音调: yǎnɡ
- 繁体: 仰
- 部首: 亻
- 关卡: 43
- 子关卡: 2
- 解释: 仰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
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同本义。跟俯”相对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书皆作卬,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
仰yǎng
⒈抬头,脸向上,跟"俯"相对~首。~视。~不愧天。
⒉敬慕敬~。慕~。久~。
⒊依赖,依靠~赖。~仗。~人鼻息(〈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⒋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跟"恳、祈、请"等连用,〈表〉尊敬;下行文中〈表〉命令,含"切望"义~即照办。
仰áng 1.高。 2.见"仰仰"。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咱
- 汉字id: 1016
- 单词: 咱
- 拼音: zan
- 拼音首字母: Z
- 音调: zán
- 繁体: 喒
- 部首: 口
- 关卡: 43
- 子关卡: 2
- 解释: 咱 zan
(形声。从口,自声。本义我)
同本义
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柳永《玉楼春》
又如咱可(咱们;我们);咱家(我);咱每(咱们。指我)
我们
称代对话者的双方
不怕,你们把守住和他干,我给咱回村集合人去。--马烽《村仇》
称代说话者一方的复数。如咱各(我们彼此);咱彼各(我们俩)
咱
用在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走了一会,来到门首也。张二哥,咱进去咱。--《青衫泪》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要做什么的语气
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元·马致远《汉宫秋》
怎么;咋
咱(喒、偺)zán
⒈我~就去。
⒉我们~穷人都富起来了。
⒊
咱zǎ 1.怎么;咋。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奋
- 汉字id: 1017
- 单词: 奋
- 拼音: fen
- 拼音首字母: F
- 音调: fèn
- 繁体: 奮
- 部首: 大
- 关卡: 43
- 子关卡: 3
- 解释: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奮,翚也。--《说文》
奋隼归凫。--张衡《西京赋》
羽翼奋也。--《淮南子·原道》
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尔雅·释鸟》
不能奋飞。--《诗·邶风·柏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奋翅(振翼起飞);奋翼(振翼高飞);奋翔(振翼高飞);奋鳞(龙腾飞);奋翮(展翅,振羽
奋(奮) fèn
⒈鸟类展翅~飞。
⒉振作,鼓劲,拼搏~发。~斗。~起直追。发~(愤)图强。~不顾身。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辫
- 汉字id: 1018
- 单词: 辫
- 拼音: bian
- 拼音首字母: B
- 音调: biàn
- 繁体: 辮
- 部首: 辛
- 关卡: 43
- 子关卡: 3
- 解释: 辫
交织,编结。也作编”
辮,交也。--《说文》
织绳曰辮。--《通俗文》
女子头发辫而不垂。--《梁书·西北诸戎传》
又如辫发(将头发编成辫子;用作满族代称);辫髻(编发成辫,再盘成髻)
辫
发辫。分股编紧的头发
解辫请职。--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梳小辫儿
像辫子一样的条状物
辫 biàn
①辫子。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梳小~。
②指像辫子的东西蒜~子。
【辫子军】对张勋所属军队的通称。武昌起义后,江南提督张勋率部继续效忠清王朝,禁止部下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军'。在张勋率领下,于1917年6月进驻北京,企图复辟帝
制。在全国人民强烈的反对下,复辟闹剧仅仅10天便告失败。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勇
- 汉字id: 1019
- 单词: 勇
- 拼音: yong
- 拼音首字母: Y
- 音调: yǒnɡ
- 繁体: 勇
- 部首: 力
- 关卡: 43
- 子关卡: 3
- 解释: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
勇yǒng
⒈敢干,有胆量~敢。~猛。~士。~往直前。~冠三军。
⒉不畏惧,不推诿~于献身。~于认错。~挑重担。
⒊清代地方上临时招募的兵卒。
⒋泛指兵卒散兵游~。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
居
- 汉字id: 1020
- 单词: 居
- 拼音: ju
- 拼音首字母: J
- 音调: jū
- 繁体: 居
- 部首: 尸
- 关卡: 43
- 子关卡: 3
- 解释: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作踞”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不宜居见长者。--《史记》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左传》
居住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
仁者居之。--《吕氏春秋·离俗》
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
寝居直梦。--《淮南子·地形》
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
天王出居于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楚人
居jū
⒈住~住。~民。面山而~。
⒉住处迁~。故~。家~何处?
⒊坐~中。〈引〉处于,位于~安思危。
⒋当,任~职。不以功臣自~。
⒌积蓄,储存~物积富。奇货可~。
⒍占,占据~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⒎停留,固定岁月不~。
⒏
⒐
居jī 1.语助词。
居jù 1.通"倨"。傲慢。 2.通"锯"。参见"居牙"﹑"居属"。
- 相似字:
- 相似字拼音: